走近大科学装置 体验前沿科技魅力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3-11-30  


      2023年11月22-30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和指导下,在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科协的协调下,由中科智汇工场承接的“大科学装置科普课程开发及应用”项目成功在京完成科普课程进校园实施。通过14场科普实践活动,为西三旗学区和紫竹院学区内11所中小学,1100余名中小学生和科学教师带来六大前沿科技主题的科普盛筵。
      《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主题课程在永泰小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完成课程实践。通过喀斯特地貌形成实验和全球水循环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科学知识,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大科学装置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和其重要社会意义。

      看,育鹰小学的小学生们亲手把种子放进培育箱里,原来他们正在学习培育无菌苗。《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主题课程使学生认识到种质资源库是农业的“芯片”,守护国家粮食安全是种质库的核心使命。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枫丹实验小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完成一场天文之旅,从古至今,那些观测星星的人们,凭着热爱热忱钻研,使我们今天能够与130亿多岁的宇宙进行对话。《郭守敬望远镜》主题课程,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到郭守敬望远镜在“探索宇宙真相”中发挥出的强大本领与其重大的科研意义。

      人们的出行活动离不开天气预报,航天活动同样也是。不过除此之外,航天活动还要观察空间天气。北大附中西三旗学校和北京实验学校(海淀)的初中生们通过《子午工程》主题课程学习空间天气与产生原因,并从中理解子午工程建设的原因与意义,与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开展的原因与意义。

      我们的地球跟其他行星相比,有什么不同?到底什么是极端条件?想象下在极端情况下你看到的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和海淀实验中学的初中生们开始了《探索未知世界的科研“利器”》综合极端装置科普。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围绕“高能同步辐射光源”这一大科学装置展开教学活动,主要科普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的发展史,以及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的主要结构与优势。学生们了解同步辐射光源相比于前三代,在结构和技术上的优化,通过对圆盘加速器的制作,锻炼动手能力。


      科普课程中丰富且有深度的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驱动的教学方式,在拉近青少年与前沿科技距离、激发青少年对科研工作者的崇敬之情的同时,更是综合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项目成果“高教育品质、低教育成本”的特色,使科普课程资源具备极佳的可推广性,助力中小学、科普基地在教育“双减”大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大科学装置科普课程开发及应用”是中科智汇工场受北京市科委委托承担的项目,该项目选定6个重点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子午工程、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郭守敬望远镜、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在各装置所属科研单位专家们的指导下,从装置简介、科学原理、科研成果、科学实验、科学故事五个维度开发出了24节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课程以及配套教学用具套装。
      (文字:郑淑荣      编辑:娄雪松      审核:娄雪松

推荐资讯

2024-12-10

智汇行动·概念验证创新大赛年度总决赛成功举办

为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打造适合科研院所的概念验证体系,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与中科智汇工场承办的“智汇行动•...

2024-09-12

2024服贸会开幕,沉浸式打卡中科智汇工场

引导语:一场科技与创新的盛会秉承“全球服务、互惠共享”的2024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于9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服贸会重点展示了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科研成果、技术应用,吸引了来...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