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智汇工场成功举办“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概念验证项目路演”活动
为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长三角与北京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无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8月15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中科智汇工场承办,中科唯睿概念验证中心协办的“202...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5-06-12
*本栏目为【中科智汇工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合成生物学低碳绿色合成蛋白项目聚焦非粮碳源转化技术,利用工业废气(如CO、CO₂、合成气等)通过食气厌氧菌发酵生产微生物蛋白,同步解决“双碳减排”与“粮食安全”问题。传统生物合成以葡萄糖为原料,存在与人争粮的矛盾,而该技术通过气体发酵实现负碳生物合成,原料取自钢铁尾气、焦炉尾气等工业废弃物,可替代传统豆粕、鱼粉等饲用蛋白,降低对进口蛋白的依赖,聚焦解决水产/畜禽饲料蛋白短缺问题。
(二)核心技术
1. 气体发酵全流程技术:掌握CO₂气体发酵菌种工业化定制、三相界面传质动力学模型、高效传质反应器设计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从气源控制到产物回收的绿色闭环。
2. 高转化率与产物稳定性:与宝钢合作完成百升规模中试,气体碳平均转化率54.86%,最高73.58%,乙醇浓度达50.83g/L,菌体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含18种氨基酸,总量64.41g/100g),营养价值优于传统蛋白原料。
3. 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覆盖菌种优化、产物调控、反应器设计等核心环节,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三)市场应用前景
1. 政策支持:国家《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支持非粮碳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产业化,2025年目标新增1-2种微生物蛋白产品上市。
2. 市场需求迫切:国内饲用蛋白高度依赖进口(2021年鱼粉进口依赖度94%,大豆85%),2023年秘鲁鱼粉价格暴涨至1.9万元/吨;水产饲料年复合增长率10.15%,2026年需求预计超4000万吨,形成超千亿市场规模。
产业化进展
技术成熟度:与宝钢合作完成百升规模中试,设备连续运行31天,乙醇浓度50.83g/L,碳转化率54.86%(最高73.58%)。
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千吨工厂投产,启动饲用蛋白销售;2026年万吨工厂投产,预计年产能超1万吨,销售额破亿,净利润突破3000万元。
团队介绍
12年技术攻关经验,形成国内唯一具备气体发酵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团队,专利布局覆盖菌种改造、发酵工艺、设备设计全流程。
项目优势分析
1. 技术领先性:突破传统粮食依赖,碳转化率达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完整知识产权闭环,避免“卡脖子”风险。
2. 成本效益:利用工业废气作为原料,成本低廉且供应稳定,相比市场同类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每吨蛋白固碳≥2吨,契合CCUS需求。
3. 产品价值:菌体蛋白氨基酸组成均衡,功能性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适用于水产、畜禽饲料,显著提升水产肉品质,直接替代部分豆粕、鱼粉。
合作需求
千吨/万吨级工厂建设需生产投资伙伴(设备、厂房等重资产投入);水产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
中科智汇工场
将持续推荐优质项目
如果您对我们推介项目感兴趣
可添加助手“小智”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对接
(文字:中科智汇工场 产业促进中心 编辑:卢晔 审核:娄雪松)
为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长三角与北京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无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8月15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中科智汇工场承办,中科唯睿概念验证中心协办的“202...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学生近距离感受大陆科技创新的魅力,7月29日,由台湾师生、清华大学师生以及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80余人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学习交流。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7月21日至25日,由广东省委组织部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
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推动中国科学院概念验证体系建设,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科智汇工场与国科科仪(北京)高端...
近期,中科智汇工场迎来了由中科智汇(雄安)园组织的“京津冀青少年科学实践之旅”首批雄安新区青少年代表。此活动不仅意味着中科智汇工场“京津冀科学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开启,也是中科智汇工场协同企业科协...
2025年7月17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中科智汇工场、中关村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中关村“火花”活动之中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