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新闻中心 /
  • 项目推介 | ‌‌合成生物学低碳绿色合成蛋白项目

项目推介 | ‌‌合成生物学低碳绿色合成蛋白项目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5-06-12  


*本栏目为【中科智汇工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01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合成生物学低碳绿色合成蛋白项目聚焦非粮碳源转化技术,利用工业废气(如CO、CO₂、合成气等)通过食气厌氧菌发酵生产微生物蛋白,同步解决“双碳减排”与“粮食安全”问题。传统生物合成以葡萄糖为原料,存在与人争粮的矛盾,而该技术通过气体发酵实现负碳生物合成,原料取自钢铁尾气、焦炉尾气等工业废弃物,可替代传统豆粕、鱼粉等饲用蛋白,降低对进口蛋白的依赖,聚焦解决水产/畜禽饲料蛋白短缺问题。

(二)核心技术

1. 气体发酵全流程技术:掌握CO₂气体发酵菌种工业化定制、三相界面传质动力学模型、高效传质反应器设计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从气源控制到产物回收的绿色闭环。

2. 高转化率与产物稳定性:与宝钢合作完成百升规模中试,气体碳平均转化率54.86%,最高73.58%,乙醇浓度达50.83g/L,菌体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含18种氨基酸,总量64.41g/100g),营养价值优于传统蛋白原料。

3. 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覆盖菌种优化、产物调控、反应器设计等核心环节,打破海外技术垄断。

(三)市场应用前景

1. 政策支持:国家《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支持非粮碳源利用与微生物蛋白产业化,2025年目标新增1-2种微生物蛋白产品上市。

2. 市场需求迫切:国内饲用蛋白高度依赖进口(2021年鱼粉进口依赖度94%,大豆85%),2023年秘鲁鱼粉价格暴涨至1.9万元/吨;水产饲料年复合增长率10.15%,2026年需求预计超4000万吨,形成超千亿市场规模。

02

产业化进展

技术成熟度:与宝钢合作完成百升规模中试,设备连续运行31天,乙醇浓度50.83g/L,碳转化率54.86%(最高73.58%)。

产业发展规划:2025年千吨工厂投产,启动饲用蛋白销售;2026年万吨工厂投产,预计年产能超1万吨,销售额破亿,净利润突破3000万元。

03

团队介绍

12年技术攻关经验,形成国内唯一具备气体发酵全产业链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团队,专利布局覆盖菌种改造、发酵工艺、设备设计全流程。

04

项目优势分析

1. 技术领先性:突破传统粮食依赖,碳转化率达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完整知识产权闭环,避免“卡脖子”风险。

2. 成本效益:利用工业废气作为原料,成本低廉且供应稳定,相比市场同类产品具有价格竞争力;每吨蛋白固碳≥2吨,契合CCUS需求。

3. 产品价值:菌体蛋白氨基酸组成均衡,功能性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含量高,适用于水产、畜禽饲料,显著提升水产肉品质,直接替代部分豆粕、鱼粉。

05

合作需求

千吨/万吨级工厂建设需生产投资伙伴(设备、厂房等重资产投入);水产养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对接。

中科智汇工场

将持续推荐优质项目

如果您对我们推介项目感兴趣

可添加助手“小智”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对接

    (文字:中科智汇工场 产业促进中心    编辑:卢晔    审核:娄雪松

推荐资讯

2025-07-29

清华台生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参观交流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学生近距离感受大陆科技创新的魅力,7月29日,由台湾师生、清华大学师生以及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80余人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学习交流。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

2025-07-22

中科智汇工场“京津冀科学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启动

近期,中科智汇工场迎来了由中科智汇(雄安)园组织的“京津冀青少年科学实践之旅”首批雄安新区青少年代表。此活动不仅意味着中科智汇工场“京津冀科学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开启,也是中科智汇工场协同企业科协...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