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活动在中科智汇工场举办
2025年8月21日,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科智汇工场策划执行的“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厅火热开展。海淀文旅集团组织四季青镇40余名学生参与,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5-08-27
为助力优质项目市场推广,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中科智汇工场联合媒体发起以“挖掘发展潜力,见证企业成长”为主题的《见证》企业专访活动,讲好科学家的故事,传播创新项目。
本期走进“青少年足脊智能矫形”项目。
中科智汇工场技术经理人团队扎根南京,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储备、扎实的专业能力、创新的服务理念,切实推进“三级概念验证”体系的实施,构建起能够高效连接产学研的合作桥梁,成为衔接前沿研究与市场需求的“主力军”。
从挖掘筛选前沿创新成果,到评估技术可行性与市场潜力,再到策划商业模式、对接产业资源,全程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突破技术瓶颈、解决成果转化痛点。《新华日报》此次对云兮生物的深入报道,不仅展现了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还突显了其在中科(南京)智汇工场的重点培育下,成功突破了青少年足脊矫正的技术瓶颈,使监测过程更加高效,并具备了基本替代人工和力学仿真的能力。
3D打印快又省、精准监测更智能——
全流程AI落地,宁企重塑足脊矫正
暑假期间,各大医院里来矫治脊柱侧弯的孩子明显增加。国家疾控中心、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等机构的研究数据显示,脊柱侧弯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继肥胖、近视后的第三大健康杀手,发生率为1%—3%。
一方面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发病率,另一方面是传统诊疗体系的短板和痛点——专业筛查资源少导致等待周期长、缺乏专用3D打印设备、定制化矫形支具动辄上万元的费用更让许多家庭望而却步。面对这一现实困境,南京麒麟科创园一家新成立的科技企业——南京云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用AI技术构建全新解决方案,为青少年足脊矫正带来开创性新产品。
“脊柱侧弯,一个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隐患。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新材料有望解决这个难题,但目前市面上还缺乏这样的破局者,而这也是团队创业的出发点。”云兮生物运营总监邵漠宇介绍。
近年来,多地已将足脊健康检查纳入中小学生必检项目。对于确诊的孩子来说,轻则使用支具矫正,重则手术干预。但目前整个行业缺乏高效、精准的脊柱矫正产品定制系统,缺乏专用3D打印设备,打印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存在瓶颈。矫正效果不够精准,比如松紧度、矫正作用力无法量化,同时也缺乏统一的康复矫形体系及标准,业务模式受地域限制明显。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也印证了上述说法。在南京,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深受这样的困扰,孩子在医院确诊脊柱侧弯后,如果要用到支具,还要从假肢厂购买,便宜支具更换一次要5000多元,舒适度差,夏天佩戴难受,而透气性更好的支具则要万元以上。
“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能不能做一款划时代的新产品?”云兮生物想做一个“破局者”,打造一款可以智能检测、有用好用的矫正产品。
想做好这样的产品,软硬件两方面都要强,一个是人工智能软件,另一个是生物材料。
围绕两个方面,公司搭建了一流的人才团队。团队带头人、董事长陈凯博士,长期从事生物材料、增材制造及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参与制定国家医药行业标准一项。负责运营的邵漠宇本人也有着10余年互联网、数字化医疗行业从业经验,主导过医疗器械领域相关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计划。此外,公司还有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特聘专家等担任首席科学家。目前,核心团队共计10人,一半都是博士。
只有自主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形成宽广的“护城河”。云兮生物目前形成两大核心技术体系。其一是全流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团队开发AI自助筛查系统,患者上传照片或视频可自动分析预检,疑似有问题的引导就医复诊;确诊的患者,通过上传三维扫描数据和X光片数据,系统可以自动完成矫形器的设计及力学仿真分析,随后可快速完成打印生产。
其二是自主研发的专用生物材料,相比传统3D打印矫形器动辄上百万元的设备和单个一两千元的材料制造成本,大大降低3D打印生产制造成本,产品成本至少降低50%。
“既提升个性化定制的设计制造效率,又提高矫正精准度。”邵漠宇表示,“矫形器本身也做了智能化开发,相比传统的矫形器,我们的矫形器适配后可以智能感知力学矫正状况及患者的呼吸波、心率等生理指标,实现力学矫正状况的实时监测,这样患者有没有按时佩戴、佩戴是否规范,我们和家长都可以远程监控到。”
除了脊柱矫形,这项技术同样可用于足部矫形。我国扁平足人数7000万以上,糖尿病患者约1亿人,糖尿病人需预防足底溃烂,足底力学代偿鞋垫需求巨大。经过技术验证和市场调研,云兮生物将自身定位于足脊康健守护者,努力为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记者了解到,对比传统产品和国内外竞品,该公司产品展现出优势:其自主研发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自动上传云端,而国内品牌至今依赖第三方设备手动传输,国外厂商同样存在传输壁垒;在核心设计环节,脊柱矫形器匹配设计1分钟内,实现90%人工替代;鞋垫自动化设计只需45秒、力学仿真50秒,实现100%人工替代,而国内外竞品则普遍采用手动设计且缺乏力学仿真能力。
用科技普惠解决痛点,用好产品实现科技平权。通过构筑“筛查—设计—生产—监测”全流程闭环,用AI技术和材料创新降低医疗门槛,云兮生物的愿景正在加速成为现实。目前,该团队技术已经获得上海九院、苏州市立医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支具矫形部等机构的认可,并初步开展合作。展望未来,公司面临着一片蓝海市场,根据贝哲斯咨询数据,全国足脊康健市场到2027年将达2100亿元的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在麒麟科创园,云兮生物借助中科(南京)智汇工场的“创意性验证—可行性验证—商业化验证”三级验证体系,厘清了产品定位、商业逻辑等产业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立项支持。
“中科(南京)智汇工场技术经理人团队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支持。”邵漠宇表示,“从公司注册起步,到人才政策申报指导、商业计划书完善以及产业资源对接等环节,他们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专业地解答了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
2025年8月21日,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科智汇工场策划执行的“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厅火热开展。海淀文旅集团组织四季青镇40余名学生参与,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
为深化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推动长三角与北京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无锡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8月15日,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中科智汇工场承办,中科唯睿概念验证中心协办的“202...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学生近距离感受大陆科技创新的魅力,7月29日,由台湾师生、清华大学师生以及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80余人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学习交流。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7月21日至25日,由广东省委组织部主办、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与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
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推动中国科学院概念验证体系建设,由中关村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概念验证中心、中科智汇工场与国科科仪(北京)高端...
近期,中科智汇工场迎来了由中科智汇(雄安)园组织的“京津冀青少年科学实践之旅”首批雄安新区青少年代表。此活动不仅意味着中科智汇工场“京津冀科学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开启,也是中科智汇工场协同企业科协...
中科智汇工场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旗下的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平台。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二十余年的创新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独特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打造了CAS 概念验证计划、“智汇”科技问诊及“智汇”科创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服务产品,为实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传统产业科技赋能、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