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介 | 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居家AI训练机器人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5-09-11  


*本栏目为【中科智汇工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01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如严重颈胸椎病变、脊柱肿瘤、高龄失能人群)经临床治疗后仍普遍面临步行功能丧失问题,被迫长期居家卧床或依赖轮椅。此状态容易引发肌肉萎缩、骨质疏松、静脉血栓等生理机能恶化,抑郁焦虑等心理社会损伤,并且脊髓损伤患者经济负担沉重。

当前国内辅具主要有移位器类基础辅具,功能比较单一,也有固定式步行训练外骨骼机器人,价格高昂且适用性受限;国际高端外骨骼机器人以多关节驱动和长周期康复训练为特征,但也存在价格高昂且适用性受限问题,无法满足居家康复与出行刚需,亟需开发创新解决方案。

(二)核心技术

本项目研发的AI家庭步行辅助机器人,采用单轴驱动水滴形步态,替代传统关节模组,降低成本并提升稳定性;基于足底压力的 AI 运动控制,实现步态相位速度自适应与左右压力分布分析;通过大量步态测绘和数字化分析,得到拟人步态相位;通过AI数据解析获取真实步态轨迹;通过针对不同病症和状态的患者,通过康复辅助策略和训练模式,建立具备实时变阻抗和实时变位移的智能跟随算法;根据个人使用情况,建立适合患者自身的自适应步态,建立个人专属的AI模型。

(三)市场应用前景

项目主要针对脊髓损伤,脑卒中,下肢无力患者,全国累计约1800万人,目前符合产品应用的群体,约占40%,约1000万台存量市场。

(四)产业化进展

  • 项目处于产业化阶段

2024年12月项目正式启动,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联合研发,目前已经完成两个版本的样机迭代,8月底进入骨科,康复科进行多科患者试用。

02

团队介绍

创业团队技术成员主要由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博士组成,主创人员曾在物流和医用领域主持研发多款机器人:主导完成首个腰部助力外骨骼商业订单,完成商业化智能护膝,单人全身外骨骼机器人等项目。团队以北大和北科大教授的科研团队为技术支撑,涉足医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

03

项目优势分析

项目优势主要聚焦在较低成本实现下肢运动障碍患者居家直立训练,卧床患者实现直立行走的辅助机器人,通过供应链国产化,成本大幅降低,根据训练需求探索和落地基于自然落地步态的训练步态算法,包括不限于水滴型落地步态,自适应训练步态,具身智能步态等,提高机器人AI程度,后期构建“医院评估-居家训练-户外代步-云端管理”闭环,建立完整的医院-居家医疗的全链控制。

04

合作需求

资金需求:600万

空间需求:300平米

人才需求:需要销售团队5人左右

合作模式:技术入股、应用场景开拓

中科智汇工场

将持续推荐优质项目

如果您对我们推介项目感兴趣

可添加助手“小智”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对接


    (文字:中科智汇工场 产业促进中心    编辑:卢晔    审核:娄雪松

推荐资讯

2025-08-25

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活动在中科智汇工场举办

2025年8月21日,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科智汇工场策划执行的“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厅火热开展。海淀文旅集团组织四季青镇40余名学生参与,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

2025-07-29

清华台生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参观交流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学生近距离感受大陆科技创新的魅力,7月29日,由台湾师生、清华大学师生以及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80余人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学习交流。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

2025-07-22

中科智汇工场“京津冀科学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启动

近期,中科智汇工场迎来了由中科智汇(雄安)园组织的“京津冀青少年科学实践之旅”首批雄安新区青少年代表。此活动不仅意味着中科智汇工场“京津冀科学教育服务计划”正式开启,也是中科智汇工场协同企业科协...

关于我们

中科智汇工场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旗下的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平台。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二十余年的创新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独特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打造了CAS 概念验证计划、“智汇”科技问诊及“智汇”科创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服务产品,为实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传统产业科技赋能、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N1


联系电话:010-83458881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