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推介 | 个性化精准麻醉床旁在线监护仪

文章来源:中科智汇工场  |  发布时间:2025-09-26  


*本栏目为【中科智汇工场】原创内容,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01

项目介绍

(一)项目简介

围术期不良结局是临床麻醉的重大挑战:复苏期恶心呕吐发生率高达18-25%,术后苏醒延迟达18.56%,围术期死亡率达1-2%。当前麻醉决策多依赖医生经验,缺乏实时、精准的药物浓度监测手段。本项目基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20年离子迁移谱(IMS)技术积累,成功研制全球首款个性化精准麻醉床旁在线监护仪,实现对全血、呼出气中丙泊酚等麻醉剂的快速精准检测(1分钟内出结果),为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提供个性化麻醉方案,推动麻醉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显著降低并发症与死亡率。 

(二)核心技术

1.自主离子迁移谱技术:全球首创试剂辅助光电离源技术,搭配超高分辨离子迁移管,突破基质与湿度干扰;动态热解析与脉冲吹扫进样技术,实现全血/呼出气中麻醉剂的高效分离与检测。

2.性能指标国际领先

全血检测:仅需20μL样本,1分钟出结果,检出限0.05μg/mL(无需前处理);

呼出气检测:响应时间<0.1秒,检出限0.06ppbv(灵敏度为竞品16倍);抗干扰能力强,避免七氟烷等药物干扰。

3.便携性与合规性:设备轻便(8.5kg)、体积小(38×28×25cm),适合床旁操作;2025年获国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通过10+三甲医院300+例手术验证。 

(三)市场应用前景

1. 医院手术麻醉:全国1700家三甲医院(需4.25万台设备),本产品可提供实时血药浓度监测,降低并发症;

2. 医美与诊所:轻医美麻醉安全需求激增,便携设备适配小规模机构。

(四)产业化进展

1. 里程碑成果:2023年与某医疗机构转化,已交付80套产品(20整机+60核心部件);2025年4月国内首台医用血液丙泊酚分析仪下线,获日本弘前大学第三方验证;获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第一名。

2.产业化规划:阶段1(12个月):完成GMP产线建设,推广至50+三甲医院;阶段2(12个月):获取CFDA批准,完善质量体系;阶段3(24个月):开发呼出气监测仪及环泊酚检测产品,制定行业标准。 

02

团队介绍

团队成员包括研发团队和生产团队。其中,研发团队全部隶属于某重点实验室,覆盖研发-生产-市场全链条;承担14项国家级项目,技术底蕴深厚。 

03

项目优势分析

1.技术壁垒:全球唯一实现“1滴血+1分钟”床旁检测的设备,精度与速度远超英美竞品;非放射性电离源,安全合规,获中国专利优秀奖。

2.临床价值:首次发现无肝期丙泊酚过量问题,助力复杂手术精准管理;降低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30%以上。

3.商业潜力:麻醉监护仪市场超500亿元,国产化政策加速替代进程;平台技术可拓展至安防、环保领域,市场空间倍增。

04

合作需求

1. 融资需求:融资2000万元用于GMP产线建设、临床验证、市场推广。

2. 技术合作:寻求精密制造、软件算法、多麻醉剂检测技术合作,丰富产品矩阵;

3. 市场合作:对接三甲医院示范应用,招募医疗器械代理商覆盖海内外。

中科智汇工场

将持续推荐优质项目

如果您对我们推介项目感兴趣

可添加助手“小智”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对接


    (文字:中科智汇工场 产业促进中心    编辑:卢晔    审核:娄雪松

推荐资讯

2025-08-25

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活动在中科智汇工场举办

2025年8月21日,由海淀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科智汇工场策划执行的“2025海淀基层科普行”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展厅火热开展。海淀文旅集团组织四季青镇40余名学生参与,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

2025-07-29

清华台生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参观交流

为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让台湾学生近距离感受大陆科技创新的魅力,7月29日,由台湾师生、清华大学师生以及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80余人代表团到中科智汇工场学习交流。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

关于我们

中科智汇工场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旗下的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平台。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二十余年的创新积累,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独特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服务体系,打造了CAS 概念验证计划、“智汇”科技问诊及“智汇”科创平台等一系列科技服务产品,为实现“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四链融合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传统产业科技赋能、地方经济绿色发展作出新贡献。

联系我们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27号N1


联系电话:010-83458881


微信客服

微信公众号